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2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3-01-12 15:42:23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200句名人名言及解释)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一】

1 .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

2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3 .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4 .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5 . (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6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7 . 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8 .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

9 .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10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二】

1 .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 .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 .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4 .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5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6 .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7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 . ●神赋予我们恶的同时,也给我们征服恶的武器(卡莱尔)

9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10 . 朽木不可雕也。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三】

1 .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 .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3 . (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4 .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5 . 道不同,不相为谋。

6 . ●恶毒是狡诈的(西塞罗)

7 .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8 . 有教无类

9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0 .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四】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义相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朱子语类》卷第二十二另外在《荀子·子道》《韩诗外传》《说苑·杂言》等篇都有孔子语子路“慎言不哗”的记载。

2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3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5 . ●世上没有为恶而作恶的人。有的都是企图从恶中取得利益快乐名誉而为之的(培根)

6 . 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7 . (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8 .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9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10 . 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五】

1 .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2 . 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 .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4 .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5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6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 .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8 . ●不是恶蛇不挡道

9 .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朱子语类》卷二九。

名人名言以及解释【六】

1 . (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

2 .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

3 .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4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 . (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6 . 解释: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7 .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8 . 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9 . 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10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