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南山南的简短文案)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3-10-30 00:21:14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南山南的简短文案)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一】

1 . 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2 . 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作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

3 . 二十四有一种情愫,只敢在喝了酒之后说。

4 . 过了一段不上班的日子后,我发现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野心和志向,我似乎更喜欢这种不慌不忙,有足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去享受生命和发展自我的生活。于是,我的生活目标变成了: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赚足够生活用的钱,然后把其他的时间用来好好生活,不断充实头脑,并精通几门技艺。

5 . 从大乘佛法来看,宗教与哲学思想,是落在小乘的苦集灭道范围里。所以,真正佛法是「无见苦求」,见是观点。像《华严经》看这世界,是没有苦集灭道的,永远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真法界。

6 . 我们学佛的根本是什么?一切宗教都是一样,都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第一个起步。如果不修一切的善法,光想求开悟,那就是青蛙跳井了,噗通!那不是悟啦,那个是自误,聪明反被聪明误。

7 .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8 . 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9 . 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也最不值钱,最值钱的东西没有价钱,智慧是绝对无价;但是智慧也一毛钱都不值,这就是佛常说的众生颠倒。争入空王眼睫毛,大家争先恐后的想成佛。

10 . 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二】

1 . 十六幸福不是得你所想,而是想你所得!

2 .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 . 若生活能够一直这样下去也无大碍,可问题在于,有一天,我们很有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有选择的,生活可以有多种可能性。于是,我们会陷入了一种困境:是选择继续从众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去探索。从众是稳定和安全的,但我们很可能会因为某一天的觉醒而生活在遗憾中;探索,毫无疑问,是种“冒险”,因为没有了“模仿”的对象,一切都得依赖自己,但这也许会让我们的人生少些遗憾。

4 . 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5 . 所有的佛法不论净土密宗禅宗天台宗,乃至五月端午的粽也好,都是要你解脱的。你被自己的感情观念困住了,所以不得解脱。我告诉过你们,学佛要学解脱,学道就要学逍遥。结果你们学得苦死了,既不解脱又不逍遥,何苦呢?

6 . 佛经处处教我们自谦,不要傲慢,贪嗔痴慢疑,这个慢字会挡住我们一切成就,非常重要。众生本来就有我慢,不要学了佛法,加了佛法的观念,变得我慢更重,成了增上慢,那就太可怕了,永远上不了这个座。这是要点,千万不要有增上慢心。

7 . 以前的官做得越大,书房越大,下班以后是先进书房。你们看京戏就知道了,那个做大官的回家,太太在门口,老爷请,夫人请,然后送到书房里了。现在呢?有些公务员一天两餐应酬,光吃饭,五六个钟头去掉了,哪有时间办公?回来以后,再卡拉OK一搞,完全是OK卡拉了!问题很严重,讲不完。

8 .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9 . 十九如果你不懂我倔强,听懂怀念也一样。

10 . 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三】

1 . 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生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至一切物质也是有生有灭,永远都是这样。找到了生命能生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文化的老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2 . 有些人日常很忙,注意!赶快多打坐,不要以为忙啊!累啊!没时间。你要赶快坐,坐到能够住气,那么一个钟头下来,一天都用不完,但要真正做到了才行。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肠胃要空虚一点。道家两句话:“若要不老,腹中不饱。若要不死,肠内无屎。”当然营养还是要够,肠胃干净,气就容易充实。

3 . 有一个方法,对于高血压老年人有病的人或失眠的人都有好处。上座,心里头什么都不想,只念一个“空”字,一路空下去,把神经都放松了,脑子也放松了,有人就用这个法子治好了紧张的毛病。

4 . 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5 . 有人来说昨天他夜里看到佛,我说当然真的嘛!因为他还在说梦话嘛!所以我们清醒人答覆他,是对付他那个说梦话的样子。这个是什么呢?要研究唯识才知道这是意识境界的影像。世上人做梦,随便你做什么梦,都是你一辈子做过听过想过看过的经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的梦,另当别论,那个道理就很深了;有时是你前生阿赖耶识那个影像,不是这个世界上的,是偶然带过来的。

6 . 五有时我们近视,忽略了亲情。有时我们远视,错过了。

7 . 二十六有时候开心就是交换一个眼神。

8 . 十九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疾病是肺炎,二十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癌症,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最大的是精神病。现在是精神病开始的时代了,我发现很多年轻的孩子们精神都有问题了,归结起来是教育的问题。一个国家社会的兴衰成败,重点在文化,在教育。

9 . 尽管过得充实和快乐,但这样的生活却时常让我陷入“身份危机”。每当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要如何回答和解释。在大家脑子里,大致有那么几种分类:求职者上班族创业者或者全职太太,而我似乎不属于其中任何一类。有的人甚至为我不上班,也不创业而感到惋惜,觉得我在浪费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10 . 今日的世界,物质文明发达,在表面上来看,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人是莫名其妙的生下来,无可奈何的活着,最后是不知所以然的死掉。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四】

1 . 十一找不到合适的伞,我宁愿一直淋雨。

2 .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拚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我想是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看。你的想也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它本身就在如来清净的境界。

3 . 以现在的话来说,一切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只是思想问题。只要使得思想纯正,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我们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动乱,是思想问题。所以我在讲哲学的时候,就说今天世界上没有哲学家。学校里所谓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研究别人的哲学思想而已。尤其是作论文的时候,苏格拉底怎么说,抄一节;孔子怎么说,抄一节。结果抄完了他们的哲学,自己什么都没有,这种哲学只是文凭!世界上今天须要真正的思想,要融汇古今中外,真正产生一个思想。可是,现在不止中国,这是个思想贫乏的时代,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文化。

4 . 不错呀,人生如梦,他讲这一句话的时候,又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梦,今天他还坐在那里想,还舍不得离开梦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觉时恋梦,醒了以后还贪恋那个梦。做梦的时候呢,又想自己快一点醒才好,你说究竟那一样好?自己都搞不清楚。

5 . 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

6 . 能够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勇于去追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都会有从众心理,这种心理使得我们想要与周围的人保持一致。在原始社会,从众会增加我们的生存几率,因此这种选择是明智的。不过,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从众”与“生存”似乎不再有直接关系,但是这种原始的力量依然存在并主宰着我们。从有意识起,我们便开始“模仿”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继承了父辈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并不是坏事,反而使得生活相对简单,因为我们不需要过多地去思考和选择。

7 . 大乘菩萨要有「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盘」的智悲双运,但是许多学佛的朋友,始终搞不清楚这个观念。而时下的年轻人,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小气,自我观念极重,真没办法,也就是业力越来越重了。大乘菩萨是不入涅盘的,没得休息的。

8 . 我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人,常常听闻佛法的人,却做不到。社会上很多不信宗教的人,我看了肃然起敬,他们真是菩萨。

9 . 大家学佛那么久,我慢的心理可能还检查不出来。连一个白痴都有我慢,但是知识低的人,我慢心还差一点,学识越高的人,我慢就越大,因为又加上了增上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己就算错了,也还是对的。所以学菩萨道的人要先去慢心。慢不是骄傲,慢在内心你看不出来,人的慢心挡住了自己不能成道。

10 . 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五】

1 .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克服自己;圣贤不想征服天下,只想征服自己。

2 . 首先世界上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学佛是最难最难的事;第二重意义啊,人生画虎不成反类犬,老虎没有画成反画成了狗,学佛学不成,我不晓得你变成什么!所以啊,希望先把做人的道理完成,再来搞这个学佛的事。但是既然要学佛了,千万要注意不住于相四个字;一住相,什么都学不成了。

3 . 所以,开始我们已说过,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一切宗教哲学一切形式之上的。也就是佛说,真正的智慧成就,即非般若波罗密;智慧到了极点啊,没有智慧的境界,那才是真智慧。这也等于老子说的,大智若愚;智慧真到了极点,就是最平淡的人。世界上最高明的人,往往就是最平凡,相反的,平凡就是伟大。

4 . 我们经常说,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无所得之果;大家来学佛,都抱一个有所得的心,求得一个无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错误。佛就说:当时我得一个无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灯佛给我授记。

5 .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于这种困境中:我知道自己并不适合那种稳定的上班生活,但却没有足够勇气去摆脱它,也没有想明白到底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今年,外在因素终于促使我脱离了“正常”的轨道。这时,我才发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直至你过上了这种生活。我原以为自己是个事业型的女强人,渴望成为叱咤风云的职场精英。

6 . 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

7 . 八有谁像我一样,不停的更换着签名,其实只是想让某一个人有所感触。

8 . 佛说法四十九年,但在金刚经上却说没有说一个字。这个法不可说,说的都不是,因为说的都会住于法相,开口就不对。所以佛说的,他那个真正的佛法,他说他没有说,不可说,说的就不是,一开口就不是它了。

9 .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宇宙毁灭的时候。

10 . 四时间会冲淡一切,仿佛不断稀释的茶。但有些,一辈子也忘不了。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六】

1 . 什么叫作魔境界?就是求快乐求享受求快感。

2 . 十爱一个人是很累的事。

3 . 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4 . 大家打坐修道搞气脉,求健康长寿,都是在信赖这个身体。以为是在修道,已经错了,非正见也。「真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怜惜爱护这个身体。失掉父亲叫无怙,失掉母亲叫无恃。这不是叫你自虐身体,而是不要姑息它。我们对身体愈不姑息,它愈健康,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是如此。

5 .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6 . 这个道理与心的道理是同样的,你们学佛法就不要沈迷在宗教中钻牛角尖,要了解科学才可以更透彻地了解佛学,佛学是大科学。

7 .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十二个字就讲完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但如果要问,世界啥时才能实现天下太平世界大同呢?我说,人类也许永远不会实现。假使人类真有这么个社会出来,就是的时候。

8 . 二十九原本一直找很多好看的情侣头像,现在却发现已经用不着了。

9 . 二忽略太多太多人的心情,就只仅仅自己的任性。

10 . 二十三过期了的爱情,就像过期的食品,永远不会新鲜。

从此南山不再南文案【七】

1 .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必生;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

2 . 什么叫做事业呢?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的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3 . 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应该是这个样子来布施来修行,应该不住相,一切现象不留,心中若留一点现象,已经不是学佛的境界了。

4 . 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

5 . 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6 . 根据我的经验,学佛修道的人,废物多,懒的多。佛叫你精进,你做不到,叫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作不到。姑且不论诸恶莫作,一善都不行是真的,因为他懒嘛!这是我们要自我检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

7 . 学佛不是要度一切众生吗?善人固然要使,恶人更要度了。好人要爱护,不好的人更值得怜悯。

8 . 世界上谁最漂亮?每个人自己看自己最漂亮,镜子照了又照,百看不厌,看到年老,还是喜欢,哈!都被幻化所骗。

9 .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最怕一辈子太享福,太顺利,太平安了。没有忧患意识,象吃了毒药一样,把自己毒死了。

10 . 佛法与其它的宗教不同,认为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不像其他宗教,认为有第一因。其他宗教认为,只有「他」可以,我们只有等到「他」来帮忙,然后还都是听「他」的,除「他」之外,都是不对的。佛法既认为一切众生个个是佛,平等平等,但是,为什么众生不能成佛呢?因为他找不到自心,迷失了。如果自己觉悟了,不再迷失,个个自性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