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四字短语大全及意思)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3-10-28 03:39:22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四字短语大全及意思)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一】

1 .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2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3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4 . (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5 .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 . 解释: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7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8 .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9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0 . 寒风刺骨:寒冷的风冻得骨头疼形容天气风寒例:“北方冬天的清晨,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二】

1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2 . 解释: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

3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

4 .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感遇》

5 . 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6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7 .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8 .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赋得残菊》

9 . 一用以形容月下独饮的情状。[例]泡上一杯清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淡淡的清香在夜空中浮动,茶不醉人人自醉,怎禁得起再呷上一口。掀开杯盖,一轮圆月荡悠在茶芽间。(周美录《石梁夜意》)

10 .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三】

1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2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 .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4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5 .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6 .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菊花》

7 . 解释: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8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9 . 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10 .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四】

1 .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2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

3 . 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

5 .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6 . 解释:人在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变化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7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9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10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五】

1 . 割鸡焉用牛刀?

2 . 冰天雪地: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

3 .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4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5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

6 . 解释:懂得学业的人不如喜爱学业的人,喜爱学业的人不如以从事学业为快乐的人。

7 .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8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9 . 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0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六】

1 . 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2 . (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3 . 正义的事业象奔腾的江水,将涤荡一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有时也比喻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4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5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6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 解释:执政者不因人说好听的话就提拔他们,也不因他是坏人就鄙弃他说过的正确的话。

8 . 解释: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了!“

9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七】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说文》:“坦,安也。”荡荡,广远之称。戚戚,时时忧虑之称。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故常有戚戚之心。皇侃疏引江熙曰:“君子坦而夷任,荡然无私。小人驰兢于荣利,耿介于得失,故长为悉府也。”程子曰:“君子循理,故常舒泰;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见《论语集注》《荀子·子道》篇言君子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与此义同。

2 . 解释:有过错不改正,才是真错。

3 .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4 . 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 . 寒气逼人:非常冷,多形容天气例;“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6 . 听其言而观其行。

7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9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

10 .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八】

1 .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卷一:“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覆推勘,愈形其独。”清马位《秋窗随笔》:“渊明有《形赠影》诗……太白《月下独酌》诗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公风流孤迈,一种旷世独立之致,异代同情。”

2 .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4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5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汉郑玄注:“富贵而不以义者,于我如浮云,非己之有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其视不义之富贵,如浮云之无有,漠然无所动于其中也”。意谓:以不义手段占有的财富与官位,对于我如同天际的浮云。又见《论语》同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里仁》:“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孔子于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7 .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朱熹《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8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

10 .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四字短语及解释简单一点【九】

1 . (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2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3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5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 .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残菊》

7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

8 .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9 .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0 .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