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句子)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16 19:49:58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句子)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一】

1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2 . 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

3 .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

4 .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5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6 .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王之涣《九日送别》

7 . (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8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 . (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10 . (《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二】

1 .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 .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

3 . 举杯相邀明月一同饮酒,明月我和我对着的影子恰好是三个人。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感。

4 .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李白《九日》

5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6 .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7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孔子《论语》

8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9 . (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10 . 解释:我对凡来的人,都无区别地加以教育。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三】

1 . 解释: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2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3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

4 . 【原文】子曰:“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5 .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

6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7 .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 .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9 .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0 .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感遇》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四】

1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2 .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句名句最早出自清诗纪事扫叶录(第册),第页,最后一行。这是一句流传很广的诗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过太多次了。

3 . 解释:早晨学得真理,当天晚上死掉也不后悔。”意思是指“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4 . 二用以形容孤身一人,形影相吊。[例]这时候除了爱人的偶尔回家,家中才有一团温馨,更多的时候,我独自一人,静静地呆在书桌旁,想起李太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冷清与孤寂,不禁欲潸然泪下。(李尚朝《孤独不可以享受》)

5 . 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卷一:“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覆推勘,愈形其独。”清马位《秋窗随笔》:“渊明有《形赠影》诗……太白《月下独酌》诗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公风流孤迈,一种旷世独立之致,异代同情。”

6 .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7 .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接下来为大家提供的有关

8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9 .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五】

1 .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2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论语集注》

4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 .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云安九日》

6 . [唐]李白,

7 . 兰佩紫,菊簪黄。: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8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 . 正义的事业象奔腾的江水,将涤荡一切污泥浊水,使之滚滚向前。(有时也比喻恶势力都不能改变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10 .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菊》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六】

1 . 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2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3 .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朱熹注:“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而不惑于鬼神之不可知,知者之事也。”(《论语集注》清刘宝楠则释此句为:“谓以礼敬事鬼神也”(《论语正义》。《礼记·表记》:“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结合上述孔子告樊迟语,可看出孔子持与夏人商人不同的鬼神观,并教樊迟从周道。孔子在承认有鬼神的前提下,又提出对鬼神既不轻慢亦不要予以亲近,这与其在日常生活社会活动中强调先人事,后鬼神(《论语·先进》:“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态度相一致。

5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6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7 .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8 . 滴水成冰:水滴一落下来就成了冰形容天气非常寒冷例:“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9 . 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0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七】

1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2 . (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

4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5 . 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6 . 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汪遵《彭泽》

7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诵习”仅是“一端”(见刘宝楠《论语正义》。皇侃疏“时习”说:“凡学有三时。”一指年岁,二指季节,三指晨夕。近人蒋伯潜认为“学是知新,习是温故”(《十三经概论》。

8 . 小不忍,则乱大谋。

9 . 解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加给别人。

10 . 名不正,则言不顺。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八】

1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 .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三忠学,是修养学。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3 .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4 .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 .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6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按字义,文,文采;质,质朴;彬彬,杂半之貌。南宋朱熹《论语集注》:“言学者当损有余,补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礼,有质有文。质者,本也。礼无本不立,无文不行,能立能行,斯谓之中。”孔子此言“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能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于此一则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则反映了其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当不偏不倚,执两用中,而做到过点且属不易。“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文质得中,岂易言哉?”(《礼记·表记》

7 . 王孙莫把比蓬嵩,九日枝枝近鬓毛。——《菊》

8 . 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赏菊》

9 .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赵昌寒菊》

10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德才兼备的名言名句及解释【九】

1 . 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 . 兰既春敷,菊又秋荣。——《兰确铭》

3 . 君子食无求饱,……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小事上不能忍耐,就会坏了大事。这里的小事包括小忿怒和小仁小惠两个意思,即妇人之仁不能忍于爱;匹夫之勇,不能忍于忿,皆能乱大谋。

5 .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赋得残菊》

6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7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8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

9 . 解释:政治主张不同,不互相探讨。这里讲的是一条结交的原则,以道同为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彼此政治主张不同,就无法互相探讨。交友也是一样,不同道的人难以相友。

10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