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文言文摘抄完整(文言文积累摘抄完整版)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23 05:45:10

文言文摘抄完整(文言文积累摘抄完整版)

文言文摘抄完整【一】

1 .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三衢道中》

2 .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幽居初夏》

3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分)

4 . 说甚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佩,莲步轻移动玉肢。

5 . 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6 .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7 .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8 .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9 .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 . 唐·卢纶

文言文摘抄完整【二】

1 .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 .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唐·高骈《山亭夏日》

4 . 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

5 .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6 . 宋·卢梅坡

7 .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第回众僮仆)

8 . 贩古董的——识货(第回小妖)

9 .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曾畿《三衢道中》

10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的《江村》

文言文摘抄完整【三】

1 .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2 . 《苦寒吟》

3 . 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4 .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

5 . 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吗?(分)

6 .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7 . 《别董大》

8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9 .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10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文言文摘抄完整【四】

1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 . ()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 . 高的是山,峻的是岭;陡的是崖,深的是壑;响的是泉,鲜的是花。

5 . 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6 .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陆游的《幽居初夏》

7 .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8 . 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第回葛仙翁)

9 .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10 .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文言文摘抄完整【五】

1 . 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的《喜晴》

2 .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3 .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4 . 猴子爬竹竿----上窜下跳

5 .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王令的《暑旱苦热》

6 . 唐·祖咏

7 . 唐·岑参

8 . 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9 .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10 .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文言文摘抄完整【六】

1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2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3 .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4 .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的《乡村四月》

5 .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6 .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

7 .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第回妖怪)

8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9 .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施肩吾的《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10 . 取之以仁义,守之以仁义者,周也。取之以诈力,守之以诈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汉也。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