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名言警句含解释的句子)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09 00:28:32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名言警句含解释的句子)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一】

1 . 生活呆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以胜利,也可以失败,但你不能屈服。

2 .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3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

4 . 解释:懂就就懂,不懂就说不懂,才是聪明人。

5 .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6 . 解释: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7 . (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8 .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9 . 解释: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10 . 奋斗者的幸福是从痛苦起步的,享乐者的痛苦是从“幸福”开始的。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二】

1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雍也》,孔子答子贡问仁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熹《论语集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清阮元《研经室集》:“为之不厌,己立己达也;诲人不倦,立人达人也。立者,如‘三十而立’之立;达者,如‘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之达。”此句犹言自己想要站得住也要使他人站得住,自己欲事事行得通也应使他人事事行得通。是以体现孔子所倡导的“恕”之道,亦即关于“仁”的实践途径与方法。以己所欲譬诸他人而成全之,系“恕”之高标准,即从积极意义上实践“仁”其低标准则是推己所厌及他人而不恶加,即从消极意义上实践“仁”(见《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察己知人,亦即承认他人之价值,关心他人之生存与发展,从又一侧面反映孔子思想的人道主义特征。

2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

3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惘。郑玄注:罔,犹罔罔无知貌。“殆”有两义:一为危殆,疑不能定。一为疲殆,精神疲怠无所得。当从前解。此句可与“温故而知新”章合参。近人杨树达注:“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疏证》孔子首倡学思并重,对孔门弟子有很深影响。如子夏言博学近思,《中庸》言博学慎思,都认为学思不可偏废。

4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5 .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6 . 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爱默生

7 .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8 .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9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10 .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三】

1 . ●恶人也许会死去,但恶意却永远不会绝迹(莫里哀)

2 .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 .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5 . ●神赋予我们恶的同时,也给我们征服恶的武器(卡莱尔)

6 . 不怕路长,只怕志短。

7 . 世间之活动,缺点虽多,但仍是美好的。

8 . 解释:说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生活的问题;比如耕种田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忧虑自己的为人,并不担心是否贫穷

9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0 .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四】

1 . 解释:过去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2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 . 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小塞涅卡

4 . 亲爱的朋友,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而宝贵的生命之树常青。

5 .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6 .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7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8 . 生命力的意义在于拚搏,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竞技场。

9 . (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0 .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各种名言名句的解释【五】

1 .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2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

3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 .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5 .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6 . ●人们邪恶的程度几乎是同自己的需要相等(莱奥帕尔迪)

7 . (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8 .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9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 .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