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短语结构题目(并列结构短语举例)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07 09:21:33

短语结构题目(并列结构短语举例)

短语结构题目【一】

1 .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

2 . .怀特先生去过那家书店一次。

3 . 宋·卢梅坡

4 .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5 . 宋·张道洽

6 . 梅花

7 .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8 .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9 . 助词:

10 . 这篇文章结构谨严,一气呵成,令人激赏。

短语结构题目【二】

1 . 黄庭坚

2 . 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3 . 说到从句,我们还要介绍一下英语中的三大从句: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和副词性从句。三大从句之下又包括纷繁复杂的从句形式:

4 .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是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性中心语的,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次”“何处”“何时”“什么结果”等问题。补语都放在中心语后头,除了趋向动词数量词介宾结构和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补语外。补语多用形容词数量词趋向动词介宾结构来担任,各种关系的词组也常作补语。

5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6 .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7 .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8 . 前后有矛盾,更有不统一,替概念,有歧义,

9 .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10 . 宋·萧德藻

短语结构题目【三】

1 . 我想知道她现在在哪儿?

2 . 口诀:

3 .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4 . 【小题】请你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分

5 .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6 . 介词:

7 . 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8 . 疏梅月下歌金缕。——晏几道《虞美人·疏梅月下歌金缕》

9 . 卢撰

10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短语结构题目【四】

1 . 【小题】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2 .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3 . 一词类歌诀

4 . .你把照片给父母看了吗?还没有。

5 . 梅岭绿阴青子,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6 . 所以,我们在阅读句子的时候,不管句子有多长,不管是并列句还是复合句,都必须首先分清各句中的主语谓语(或表语,有的句子中还包括宾语。因为主语谓语宾语中英语句子的主干,抓住了句子的主干,句子的基本意思就清楚了。

7 . 钓雪舟倦睡

8 . 疑问代词谁什么,进地性状数如何。提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9 . 并列句

10 . 熟悉现象心有底。是否恰当用词语,语序是否属合理,

短语结构题目【五】

1 . 【小题】如:网络利弊谈等。(分)

2 .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3 . 主语 + 谓语(不及物动词; Grammar sucks

4 . 宋·张耒

5 .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6 . 并列句就是两个或以上的简单句,由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标点符号连接而成。常见的连词:and, not onlybut also, neithernor or, eitheror otherwise,but, yet, while, so, for等。阅读中遇到并列关系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是以连词为界限,将句子分成前后几个部分,并分别来分析,各句的意思一般可以单独理解,最后将各句合并即可。

7 . 我们不明白你刚才说的话。

8 . 赠范晔

9 . 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

10 . 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

短语结构题目【六】

1 . 别看这小小的凉亭,它的结构紧凑,造型别致,令人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

2 .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3 . 苏东坡

4 . 寒夜

5 . 题杨补之画

6 . 真适园梅花盛放

7 . .自从我来到这个城市,我一直在这所学校。

8 . 量词:

9 .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10 . 主语:可以作主语的成分有名词(如boy,主格代词(如you,数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主语一般在句首。

短语结构题目【七】

1 .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2 . 谓语是用来说明主语做了什么动作或处在什么状态。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3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 . 姜夔

5 .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孟浩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6 . .你从哪儿得到的这本女款杂志?我向jim借的。

7 .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8 . 银河宛转三千曲。——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9 . 主语是一个句子中所要表达,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叙述的主体。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

10 .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短语结构题目【八】

1 .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主要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2 . 理解英语电视节目很难。

3 .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4 . 三句子语病修改歌诀

5 .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6 .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7 . 这个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是巧夺天工呀!

8 . 《杂诗》之一

9 . 宋·杜耒

10 . 数词:

短语结构题目【九】

1 . .明天是周六,为什么不和我一块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呢?

2 . 如果你看看未来能源结构的前景,没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向前发展。

3 . 据我所知,她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

4 . .每天查看你的词汇笔记本是个好主意。

5 .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6 . 张臬

7 . 《游子吟》

8 .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9 .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10 .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