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小学生赏析句子的角度和步骤)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05 23:44:09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小学生赏析句子的角度和步骤)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一】

1 . 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2 .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3 .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4 .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5 . 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6 . ⑤针对此情况,所以命题,限期完篇,总是出于不得已。

7 . .连贯

8 .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9 . 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

10 .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___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二】

1 . 收音机天天说个不停,令邻居十分讨厌!!!!!!

2 . 例句:“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邹韬奋《我的母亲》)

3 . 【答案】④②③①

4 .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一句完整的话。(写清楚谁在哪里干什么,或者什么东西怎么样。一句话写完后要加上标点符号。学会用标点句号问号感叹号

5 . 小树摆动着枝叶,向我们点头笑

6 . 然后,逐篇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作者,揣摩文意。不提倡孩子用现成的教辅资料,尤其是孩子不假思索完全按照教辅上的解读来理解课文会限制孩子思维理解能力的发展。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动动手,查查字典词典,印象会更深刻。可以将字词整理在一个本子上,便于预习后的整体巩固。对课文的感悟和疑惑可以标注在书上。

7 . 阅读的复习其实可以说是各个复习知识要点的一个综合体现。在复习阶段,我们可以注重学生这些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8 .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9 . “既然”“但”“因而”,又进一步理解到⑥句中的“这种办法”是指③句中的“课堂作文”,

10 . 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三】

1 . ⑵词语赏析步骤:

2 .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3 .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4 . ①月色窥窗

5 . 例句:《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 .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7 .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8 . 比喻句。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犹如”“仿佛”等,有的比喻句用“成了”“变成”“是”等代替比喻词,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比喻句的特点是:本体和喻体有些相似,并且本体和喻体是不同类的。所以有比喻词的句子不一定就是比喻句,如:小花长得好像她妈妈。(X

9 .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10 .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四】

1 . 夸张句:桂花十里飘香。

2 . 春天就像健康的老人,另人回味。

3 . 例句: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4 . .下列句子正确的表达顺序是:

5 .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6 . 【答案】⑤④①③②

7 . 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

8 .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9 . ⑶练习:

10 . ④作文,想来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五】

1 . 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会有练习的机会。

2 . 【答案】③⑥④⑦①⑤②

3 . .得体

4 . 【指点迷津】空间转换标志:天上—月亮—地上—大海—海滩

5 . 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6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7 .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8 .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就像出生的婴儿,娇小可爱;

9 . ⑵示例:“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星星以人的动作(说话)神态(霎眼)。这样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模糊的眼睛中群星闪烁的景象,及“我”与星星的知心伙伴之情,让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10 . 蜡炬成灰泪始干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六】

1 .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像人一样。如:青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此句用“告诉”“快乐”等写人的词语来写小动物。

2 . 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3 .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4 . 一排排柳树倒映在水中,欣赏着自己的容貌。

5 . 【指点迷津】生活逻辑:一个从睡眠中醒来的人对外界最初的感知应是声音,然后才是视觉的反映。当然,这一切发生的时间都是“天将破晓时”。

6 . ()排比的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7 . ()夸张的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8 . 例句: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9 . ②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10 . 例句: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七】

1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 .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3 . 反问句:光是学习优秀,就能算得上“三好学生”吗?

4 . 可以做一做看图写句子。(可以是看图把句子补充完整,或是看图来写一句话。

5 . 仲夏夜,清风徐徐吹来,明月追赶

6 . 【指点迷津】关联词“一方面”“与此同时”“则”,因⑤句中有“则”字,凭语意排在①后。这几个句子是谈论一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据此思维顺序,②应排在④之后,⑥作为解答应排在提问的③之后

7 . ①理解长句的基本结构;

8 . 排比的作用:见后面。

9 . 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10 .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八】

1 .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2 . 由浅入深

3 . ⑵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

4 . ②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

5 .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6 . 排比句:青蛙叫起来,无边的田野如沸如腾,如鼓角齐鸣,如风潮迸涌。

7 .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8 . 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9 .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10 . 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小学语文赏析句子方法【九】

1 . ①从句子中找出生动形象的动词形容词四字词语;

2 . 有空间转换标志,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等;

3 .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4 .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5 . 夸张: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如:(夸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在巴掌大的牢房里,他照样锻炼。

6 . 船头飞溅起的浪花,吟唱著欢乐的歌儿。

7 .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8 . 孩子一旦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自学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既对全册知识结构有整体的了解,又提前掌握了一些知识点减轻了开学后的负担。同时,孩子在预习中能发现和提出一些问题,这样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专注。

9 . 秋便以翩跹之姿踏碎了夏天的流言。

10 .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