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以家庭为重的句子简短一句话)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21 18:54:40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以家庭为重的句子简短一句话)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一】

1 . 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2 .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一方面可修德免罪,一方面为子孙培德扎根,庇荫子孙。

3 . 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阴阳气顺,互相不克,不但不生病,不夭亡。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家庭才能合乐。

4 .

5 . 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6 .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7 . 老人有德是最好的风水,最高等的风水。

8 . 独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义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虑也。

9 . 绮语背道,杂学乱性。

10 . 侍亲以得欢为本。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二】

1 .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元·无名氏《渔樵记》

2 . 孩子不明理等于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树根上下功夫。

3 . 老人托起一家的福报,创造一家的福德。福德是一代比一代强,福报是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子孙比你强,说明你有德,否则就是无德。

4 . 有意义的生活必有计划。--陶行知《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

5 . 治家者最忌者奢。--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家诫》

6 . “刚”是不但不打人骂人,而且被骂也不回答不反驳不烦恼,如如不动,被骂也不动性(不发脾气才是刚。顺逆当头,安然自在,做到就是大丈夫。

7 . 夫妻闹矛盾,一是违背天地赋予的恩;二是违背父母赋予的情;三是违背自己本命多生多劫本分的因缘。违背生命本分的因缘,生命就失去正报的依靠。夫妻分裂,就是生命的分裂。

8 . 忧时勿纵酒,怒时勿作札。

9 . 家里有问题,老人应生惭愧心:是我老人没做好,有缺德之处,没把家人教育好。

10 .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三】

1 . 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2 . 君子之所人不及,在君慧眼善识人。

3 .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机;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4 . 有财无义,惟家之殃。--《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5 . 孝敬老人,严教子孙;尊老爱幼,亲穆存心。

6 . 性(天性合心合身合。才是夫妻真正的和谐。

7 . 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家道不兴,香火衰败。

8 . 爱情到最后只有思念,唯独那个思念的心会让眼睛流泪,可是那个等待的名字不再有曾经的约定。

9 .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题苏联妇女生活展》

10 . 孩子不用管,全凭德行感化。明白他的个性,帮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娇不溺不打不骂。多鼓励,常肯定,少批评,不用物质诱惑。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四】

1 . 男有男的本分,女有女的本分,阴阳各有其位。男子以刚正为本;女子以柔和为本。“刚”是不动性(不发脾气),“正”是合乎正理。“柔”要性如水,“和”就要合乎理。所以刚正就是柔和,柔和就是刚正,名词虽然不一样,精神却是一样。

2 . 为人妻,自要先从“三从”上定住位,才能助夫成德。“三从”是指性从天理,心从道理,身从情理。怎样才是“身从情理”?应做的事,亲自去做。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教儿女,全都是自己的本分。不怕苦,不怕难。做后也不生气不埋怨不后悔。“心从道理”:指除去争贪搅扰的私心。所思所想的都是如何报老人之恩?如何和睦妯娌,如何教导儿女?心存全家的好处,所行之事,自然处处合道。“性从天理”:以不动秉性为主,还要化除禀性,圆满天性,方能厚德载物。

3 .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4 .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5 .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少矣。

6 . 做不到就不要说,说话不算数就没有尊严。

7 . 举止端庄,言不妄发。

8 . 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9 . 老人如大地,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化育一切。老人胸怀宽大,家庭福报就大。

10 . 女人有三妇:悍妇弱妇媳妇。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五】

1 . 能做到这些,就会家和万事兴。

2 . 不造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听是非,要担当是非,不怕是非。调和一家不生是非,不然老人就是缺失。

3 .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4 . 为人丈夫,要从“三纲”上定住位,三纲是指性纲心纲身纲;不动禀性(不发脾气)为性纲;不起私欲为心纲;没有不良嗜好为身纲。生气是性纲倒;骂人是心纲倒;打人是身纲倒。“纲”是领的意思,必须要把女人领在道上,上孝公婆,中和妯娌,下慈儿女。

5 . 觉爱无架(价:不抬高身份,不把爱当作买卖。明白对方好处,赞叹对方好处;理解对方的难处,原谅对方的过。如对方有过,能启蒙指导对方改过。

6 . 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

7 . 要乐观,要积极,多笑,多照镜子

8 . 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9 . 为父而不能尽父之道,则家无孝友之子;为师而不能尽师之道,则门无行艺之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0 . 行军打仗,兵最怕骄,骄兵必败;儿女也最怕娇惯,一娇惯,那一定出现问题。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六】

1 . 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2 . 许多事以温暖而美好的姿态定格,停留在你我的梦中

3 . 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4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5 . 道在恩义并用,相处合道,能侍奉终身。

6 . 女人刚暴,管着男人,精神上欺压男人,说话像打雷一样,非常强悍,一手遮天,叫悍妇。这种家庭阴盛阳衰,丈夫会未老先衰,甚至夭亡,生下来的小孩也不中用。

7 .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8 . 刻薄成家骄奢淫逸,就是败家相。

9 . 越自尊大,越见器校

10 . 教育孩子五步曲:养育教领导,但不许管。重点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七】

1 . 轩冕而敬,伪也。匿就而爱,私也。

2 . 有道才有德,无道便无德,有德才有福,无德便无福。

3 . 我今仅守读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

4 . 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

5 . 态度决定一切

6 . 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7 .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保

8 . 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9 . 向子女宣扬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尽孝榜样给子女看,用感恩先辈的恩德,来启蒙后代。

10 . 兄须爱其弟,弟必恭其兄。勿以纤毫利,伤此骨肉情。--《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八】

1 . 人生最幸福的是,累并快乐着,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

2 . 房氏后裔起名,班辈按一字居中,一字居后,不得紊乱。

3 . 爱的标准:真爱无私,觉爱无架(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真爱无私:尊重对方,不给对方添麻烦。

4 . 本来媳妇就不是婆婆生的,婆婆若不明白道,未先施恩,先扬短处,或以大压小,用脾气来管她,说话净种恶因,婆媳哪能发生好感情?

5 . 甘苦自得。

6 . 一家的天福星,以志为根。即以全家安乐为己任,造福一家。

7 . 男人要“刚”。刚不是打人骂人,打人骂人的男人是无能的男人。

8 . 为子孙作富贵计者,十败其九。--宋·林逋《省心录》

9 . 婆婆是当媳妇多年熬出来的,等到娶了儿媳,便当了婆婆。媳妇是在家当姑娘,一出阁到了婆婆家,便当了媳妇。

10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家庭为什么要有家规的句子【九】

1 . 本来是丈夫的事情,但是丈夫忘记做了,妻子不要埋怨,要认真把事情有做好;反过来,丈夫也要这样做。对方做不到的自己补上去。这就是互相补漏。

2 . 家里不管谁有错,不管发生什么灾难和是非,都不外扬家丑。

3 . 男人属阳,阳即无私。无私就是表达对一家的爱。

4 . 福德具足温和厚重叫做性如灰。

5 .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6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7 .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8 . 女人好吃懒做,怨天尤人是一家的扫把星,悍妇和弱妇都不是媳妇。

9 . 吾家食宋禄三百余年,勿忘后裔不仕。

10 . 再难我也一路走来了,那又何惧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