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对着镜子问自己是谁文案怎么写)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6-17 17:40:44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对着镜子问自己是谁文案怎么写)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一】

1 . 人的眼睛是镜子。心怀磊落的人,眼睛是透亮的;狭隘自私的人,眼睛是狡黠警惕的;卑鄙龌龊的人,眼睛是邪恶恐怖的。我有幸生活在孩子中,孩子们的眼睛是清澈而明净的,这些镜子里只有希望和追求。

2 . “有意思,”学者意味深长地说,“窗户是玻璃做的,镜子也是玻璃做的,惟一的区别是镜子的玻璃上加了薄薄一层银。可仅仅因为多了这一丁点儿银,人们却再也看不到别人,只能看到自己了。”

3 .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不做错事不说错话,唯有以耻为镜,看到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对,才能不断上进。

4 . 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坐着的姿态怎么样?”苏轼笑着打趣道:“像一堆牛粪。”

5 . 银行家便去访问学者,希望从他那里找到快乐的秘诀。

6 . 别人是我们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心中的阳光明媚或者阴雨霏霏。

7 . “我看见男人女人和几个小孩。那些孩子在玩耍……”银行家说。

8 . 昔日风光无限,今日羞于见人。平时不知约束自己,恣意妄为,别人拿来镜子时,才知道自己多么丑陋。可惜已追悔莫及。

9 . 眼底世界,心里乾坤。你的心里有牛粪,你看他人才像牛粪;你的`心里鲜花着锦,则你见到的也是芳华满园。

10 . 有时候,梦想就像照片,看着它,你可能会畏惧,你不敢去尝试,所以,你会永远不敢去完成梦想,不愿费力气走到照片中的地方去真正的感受。你会说,有照片就可以看到那的景色了——有梦想就行,何必去实现?但到最后,你会很遗憾。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二】

1 . 佛印听了也非常高兴。

2 . 他问身边的佛印:“你看我坐着的样子像什么?”佛印说:“像一尊佛。”

3 .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同理心,我们愈了解人性,就愈能了解别人所犯的错误,倘若自己能够平心静气去看待自己的伤痛,就会明白很多事情的前因后果,都是有关联的,你如何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怎么回报你。

4 . 电视新闻中,演艺界某明星因为吸毒被抓,面对摄像头和话筒,他恨不得地上有个缝好钻进去。

5 . 苏轼以为赢了苏轼,兴高采烈地回到家里。苏小妹见了,问他为何这样开心,他就把与佛印的对话说出来。

6 . 有一次,苏轼和佛印和尚在金山寺做禅,苏轼身心舒畅,端坐着。

7 . 之后,我与许凡分开了。我的之路并不顺利,高考落榜,直到第二次才成功的考上了一所大学的经济学系。再后来,我毕了业。几经周折,我到了一家公司上班。在那时,我早已忘记了那些艰难的,不切实际的梦想。

8 . "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证严法师认为,心如镜,虽外在景物不断转变,镜面却不会转动,此即境转而心不转;心随境转,动转不息,则人我是非皆成昏扰,不能自己。

9 . 突然,窗外传来儿童的欢笑声,学者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办法。

10 . “当然是我自己了!”银行家不耐烦地回答。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三】

1 . 心理学家认为,你最爱的人以及最恨的人,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你最厌恶的人事物也就是你最讨厌你自己的那一点,而你最喜爱的也就是你最希望自己具备的。

2 . 一次,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答:“一尊佛。”苏东坡说:“我看你却像一坨屎。”佛印默然。但是,苏东坡小妹却说:“佛由心生。佛印心中有佛,故所看之物皆佛;哥哥心中有屎,故所看之物皆屎。”

3 . 默默地听完银行家的话,学者拉着他来到客厅窗前,问:“透过窗户你看到了什么?”

4 . 苏轼听了,很惭愧。

5 . 这个禅宗故事很令人深思。境有心造,你心里有什么,眼中所见便是什么。假如你的心里是黯淡的,即使阳光普照,也似阴霾重重;假如你的灵魂是干净的,即使身处暗夜,也似清亮无尘。

6 . 以天空为镜,我们就能照见自己的渺小,就不会狂妄自大,不会贻笑大方;以心中的道德律为镜,我们就能时时三省吾身,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

7 . 徒弟诧异:“师父,你明明是在抬头看月亮啊。”

8 . “来我这里干什么事儿?”

9 . 苏轼听了非常高兴。

10 . “我这里空无一物,求什么佛法?你自家拥有宝藏,却不理会,跑来这里做什么?”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四】

1 . “很好。”学者又拉着他走到客厅另一边,这边墙上挂着一面镜子。

2 . 岁月也是镜子。有在朝阳下读书的少年,一定有在黄昏里跋涉的老人。无情岁月镜里逝,有味人生勤中求。只要我们坚持奋斗,岁月为我们添上华发的同时,也一定赐予了我们成熟的风韵。

3 . 后来,我与许凡又联系上了。他做了摄影师,而我终于做了家乡一个公司的员工头子。

4 . 为什么同一个人,却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别人即是自己的镜子,当我们认为别人怎么样时,实际上,我们自己也就怎么样。

5 . 这世上总有些手持明镜只照他人的人。他们只看到天空的阴霾,看不到雨后的彩虹;只看到太阳的黑子,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他们也通晓道德律,但他们只拿道德律苛求他人,不懂得拿来约束自己。于是他们看谁都不顺眼,想啥都不顺心,他们愤世嫉俗,叹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这样的人只需要将镜子转个方向,先观己身己心,再观世态人情,他们一定因宽容而豁达起来。

6 . 有人做过实验,拿出一个人的相片,告诉第一组受试者:这个人是一名罪犯。然后要求写出对这个人的评价。结果,第一组受试者列出“凶狠”“残暴”“无耻”等消极词汇。相反,用同样的相片,告诉第二组受试者,说这个人是一名警察,要求他们写出对这个人长像的评价。他们却写出了“勇敢”“无私”“正直”“坚强”等积极词汇。

7 . 这两位皇帝:一个为先人的不仁不义而耻,不强辩,不粉饰;一个为自己的无知浅薄而愧。虽然他们在位的时间不长,但历史评价不低,这与他们的知耻应当有很大关系。

8 . 一天,他听说附近住着一位大学士,生活简单而幸福。

9 . 正如那位禅师,不仅可以对着月亮赏花,也可以从一沙一石一草一木一云一雨中发现具足的美。

10 . 而你的生活就是心灵的缩影。

自己对着镜子自言自语文案【五】

1 . 有草名含羞,人岂能无耻?莫让别人拿镜子照你,要主动在心里为自己装一面道德之镜,时时拂拭,莫使染尘埃。

2 . 学者早就看出他不快乐的原因,正苦于没有适当的方式向他说明这个简单的道理。

3 . 东晋明帝司马绍,有一次向大臣询问司马氏得天下的原因。当听到司马氏当初是如何诛夷士族,树立亲信,杀曹爽夺天下之事时,以手覆面,伏在床上,惭愧不已:“如果真是这样,国运如何能长久啊!”

4 . 银行家自恃有钱,态度骄蛮,一进大学士家的门就不停地抱怨妻子不够体贴孩子不够尊重自己员工不感激自己,说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劳苦功高。

5 . 其实,可以为镜的何止天空和道德律!

6 . 常以人为镜以史为镜,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活得有尊严有气节。在知耻者的心中,总有一些东西是做人的根本,是亵渎不得的。

7 . 聪明的苏小妹听了,说道:你输了,佛印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像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9 . 书是镜子。读一本好书,就是迎接一场精神的沐浴,就是完成一次心灵的旅行。可能有伤疤被揭秘的痛楚,也一定有渴望被唤醒的快感。好作品都是多棱镜,不同的人都能看从中看到不同的光影。

10 . 徒弟问:“师父,你在看月亮吗?”师父说道:“不是啊,我在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