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录 >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家长教育格言一句话简短)

来源:uu个性网发布日期:2024-03-17 21:37:31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家长教育格言一句话简短)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一】

1 . 德行使心灵明晰,使人不仅更易了解德行,而且也更易了解科学的真理。(罗吉尔·培根

2 . 谁遇到缺德事不立即感到厌恶,遇到美事不立即感到喜悦,谁就没有道德感,这样的人就没有良心。谁做了缺德事而只害怕被判刑,不由于自己行为不轨而责备自己,而是由于想到痛苦的后果才胆战心惊,这种人也没有良心,而只有良心的表面罢了。但是,谁能够意识到行为本身的缺德程度,而不考虑后果如何,却是有良心的。(康德

3 . 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4 . 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5 . 安不可忘危,治不可忘乱。

6 . 如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要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这里似乎有点夸张地说:若请他参加婚礼,即使那里所有的人都喝成醉鬼,他母亲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清醒地回家。——苏霍姆林斯基

7 . 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8 . 人生欲念千千万,且莫图利忘教子。——字严

9 . 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10 . 孩子的幽默是最自然最坦率的人类语言,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跟体会。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二】

1 . 青年人的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富兰克林

2 .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乔叟

3 . "曾有人尖锐的把中国传统的教育概括为:小学时听话教育,中学时分数教育,大学是知识教育"

4 . 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车尔尼雪夫斯基

5 . 贫农特别吃没有文化的亏,特别需要受教育。——列宁

6 . 人是永远不知足的。……这正是人类所具备的最伟大的才能之一,正是这种才能使人比那些对自己已有的东西而感到满足的动物优越。(斯坦贝克

7 . 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

8 . 想象与显示不分使孩子很容易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并从中受到教育。。

9 .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马克思

10 .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三】

1 . 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

2 . 性格塑造始于婴儿时期。

3 . 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

4 .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书摘

5 . 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6 . 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7 . 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知

8 . 向孩子提供书籍跟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9 .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孩子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孩子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10 . 天赋的力量大于教育的力量。——伏尔泰

与家长共勉的教育名言【四】

1 .

2 . 人与人的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科学的知识与非科学的知识比赛,好像汽车与人力车的比赛。

3 . 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跟引导。

4 .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5 . 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6 . 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7 .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跟独立意识。

8 . 每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当中,都会有段时间确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会毁了自己;每个人的好与坏,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纵使宇宙间充满了好东西,不努力你什么也得不到;你内在的力量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么,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则连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

9 . 允许孩子玩各种废弃物。

10 . "如果我们还把眼睛仅仅盯在高考成绩上;如果还把能培养去美国读书并在那里拿了绿卡就了业的学生当作教师的无限光荣去发扬,如果继续忽略那些为了改变中国落后面貌而去拼博去努力并取得巨大成就的真正的民族英雄的宣扬与褒奖,如果这些民族英雄不能成为年轻一代的心中偶像,那这样的科教兴国能圆中国人富强的梦想吗?如果中国经过经过层层选拔,县里的人才去了市里,市里的去了省里,省里的去了国外,那中国的教育还怎能兴国?"